常忆晓南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两百五十四章守还是战续,穿越战国做皇帝,常忆晓南湖,980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守,还是战?(续)(诚挚感谢书友“雨之星辰”、“暴风箭雨”的月票支持,诚挚感谢“啊哦1111”的慷慨打赏)上将军廉颇面色肃然地凝视着那沙盘上丹水河谷之所在,垂首沉思了老半天的时间,才缓缓地抬起头来。这不善言辞的廉颇,不得不承认刚才赵括所言句句都是实情。那主动出击的战术也并非一无是处。但廉颇总觉得赵括三面夹击之计,还是太过于行险了。此番驻防上党抗击秦军责任重大,老将廉颇还是想稳字当先。上将军廉颇扬起那张沟壑纵横的黑脸,向着赵括问道:“大将军且听老夫一言,秦军远途来攻,粮草辎重疏运将达费周折,故秦军所求乃速战速生也若我赵军坚守营垒,待旷日持久之时,想来那秦军之粮草定然不济。我赵国届时再趁机逼秦媾和,岂不为稳胜之策。”上将军廉颇话锋一转,他从粮草之道入手,分明是摆出了消耗战的架势。但大将军赵括听到粮草二字,心底顿时哑然失笑,又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,那滋味甚为复杂。从理论上来说,上将军廉颇的粮草消耗论听起来有理有据。因为自古就有千里不运粮之说,盖因路途遥远,一路上人吃马嚼消耗甚大,即使运到那也是所剩无几了。若是套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,这约摸可以概括为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:路途越远,运粮的效用便越小。秦赵大军对峙上党,那秦国运粮这一路长途奔袭何止千里,再加上上党山路崎岖,更是加大了其运粮之难度;而赵国之邯郸距离上党防线距离要近得多,地势也甚为平坦,若是这样说来,赵国理应占据优势才是。但是历史是残酷的,是充满着戏剧化的变数的。在原本的历史上,秦国君臣对此大决之战谋划日久,富有关中、巴蜀两处大粮仓的秦国可谓是倾尽国力输粮。事实上,上将军廉颇的坚守之策,最终非但没有耗得秦军粮草断绝,倒是把赵国拖得要断粮了,这才有了赵国向齐国借粮而被拒绝的典故。“粮草”大将军赵括淡淡地笑了笑,他望着上将军廉颇那张沟壑纵横的黑脸,心下已经明白,自己的“以攻对攻、大决秦军”之策,这上将军廉颇定然是不会采纳的了。“以上将军之见,我赵军若是与秦军对攻,真的没有胜算?”大将军赵括还不想放弃,他抛开那粮草小号论不谈,转而试探廉颇的勇气与决心。至于秦军之战力,大将军赵括曾经在韩国陘地之战中近距离地观察过,在他看来,那秦军虽然勇悍,但是赵军也不输于秦军。若是他的御林军和秦军对决,还要略胜一筹。上将军廉颇见赵括不以为然,继续放声言道:“大将军应知,这秦军由武安君白起统帅。这白起何许人也,无须老夫细说。若开出河内以攻对攻,老夫自忖不是白起对手。便是放眼天下,只怕老乐毅也未必是对手。对阵不料将,唯以兵法评判高下,老夫却不敢苟同。”“嘘——”赵括见上将军上将军廉颇心意已决,喟然一声长叹。既然事已不可为,赵括不得不接受现实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并非明智之举。网开一面、日后好想见,当次秦赵大决之时,他也不想把关系和上将军廉颇搞得太僵。再说,今日攻守之争,赵括只是就事论事而已。平心而论,赵括对面前的这位百战名将还是甚为尊敬的。“秦军首攻,必取太行南三陉,上将军且当心些”大将军赵括留下这句话后,便甩着披肩的长发,闪身出了中军大帐。今日这一论,赵括虽然未能说服廉颇,但是不管怎么说,还是让众将领看到了此战的另一种激动人心的打法。可以说,经此一论,赵括在众将领心头种下了一颗充满必胜信念的种子,这颗种子一直到长平换将、赵括做了大军至统帅后,终于开始生根发芽,并徐徐长成稳扎在心头的参天大树。与廉颇一番辩论后,大将军赵括却并未气馁,赵王丹宣召他回邯郸的王命一日未到,赵括在这二十万赵军中的使命便一日未曾完结。赵括叫上刘侠和一帮随身的士卒,又日夜兼程地巡视赵军的防线去了。正所谓军令如山,既然统帅廉颇已经决心坚守耗敌,大将军赵括再也未作争论。因为他明白历史上这赵括乃这场争论中的败者,最终落了个被赵王丹宣召回邯郸的下场。眼前大战在即,大将军赵括岂肯让自己无聊地闲下来。既然坚守之策不可变,那么到底如何守法。是主动地防御还是被动的防守,这其中颇有门道。连日来视察防线的大将军赵括,一直在心底思考着这个问题,思考着怎么去做积极地防御,思考着怎么能说动上将军廉颇这位统帅,在被动的坚守耗敌战术中,争取一点充满希望的主动。那日大将军赵括一行来到长平关下,四野里已经是暮霭沉沉,但见关西丹朱岭上火把连绵东去,宛如无边无际的一条火龙,满山号子声声,竟是鼎沸一般。赵括望着眼前的热气腾腾的景象,仰天一声长啸,随后目光仿佛穿透了历史的迷雾,看到了来日这片山地上将要上演的惨烈之战,秦赵双方共计百万大军对决,如同两座大山碰撞,不知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又有多少将悲剧地变成累累白骨。不知不觉中,那滚烫的泪水,已经悄然滑落面庞。“大将军,好一副悲天悯人之情怀”就在赵括胡乱地抹着满脸的泪痕之时,只听身后一个低沉的男中音响起,这声音赵括听来甚为熟悉。赵括忙转过身去,只见一身劲装胡服的平原君赵胜正赫然立在身后。赵括赶紧整了整衣衫,快步上前对着平原君赵胜躬身为礼道:“不知平原君驾到,赵括有失远迎,失礼了,失礼了”大将军赵括在心底里,对平原君这位赵国王室之中流砥柱甚为尊敬,这种尊敬中还掺杂着千里马对伯乐式的感激。赵括心底明白,没有平原君的支持,他的御林军不可能迅速地壮大;没有平原君的支持,他那垦荒河套之举早已化作泡影;没有平原君的支持,他那驻防上党、合纵抗秦之谋略早已被束之高阁。正因为如此,这句本为寒暄的话,却被大将军赵括说得是情真意切。“来来来,让本君好生看看我们赵氏的大将军。”平原君赵胜双手轻轻扶起大将军赵括,满脸洋溢着温和的笑容,对赵括笑呵呵地说道“数月未见,大将军已是清减了。”平原君赵胜这等人物,自然能听出话中的味道来。听着大将军赵括一声真诚的问候,平原君只觉得心头暖暖的,望着大将军赵括的眼神中,满是长者慈祥的温暖。“为我赵氏之国安危计,赵括不敢懈怠”赵括扬起那棱角分明的面庞,对平原君赵胜慨然言道。
“大将军,且带本君看看我们的防线如何?”平原君赵胜拍了拍赵括的肩头提议道。这平原君赵胜也是刚刚来到赵军大营,适才那前行司马来报,说上将军廉颇不在行辕,一直在丹朱岭督修石长城。于是,平原君一番梳洗后,便命随行护卫在长平关下扎营,自己却只带了两名司马举着火把上山去了,信步来到防线前沿他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了大将军赵括。“赵括恭敬不如从命了,平原君请。”赵括嘴上说着,忙走在前头为平原君带起路来。这二人一前一后错了半个身位缓缓而行,边走边谈论着秦赵大决之战术与防线的部署。面对这平原君赵胜,赵括也未作隐瞒,直将自己以攻代守之谋划合盘托出,并言明这坚守耗敌之弱点。赵括一席话,听得平原君赵胜心头微寒。他本就担心上将军廉颇和大将军赵括二将不合,这才匆匆自邯郸赶来,没想到他的担心果然变成了现实。“诚如大将军所言,此战关系到我赵氏之气运,还望大将军能和上将军坦诚相待、精诚团结”平原君赵胜坐在一块大石上,一边喘着粗气,一边语重心长地交代着。望着赵括重重地点了点头,平原君赵胜觉得放心了一些。望着面前只有十七岁的少年大将军赵括,这位赵氏的后起之秀,平原君心头感慨万千。倏忽间,这赵括已经长大成人,平原君似乎还记得起赵括小时候顽皮的模样来。这三年来,赵括的变化让平原君眼前一亮,进而惊叹不已。且不说伐燕、平林胡之战,单说垦荒河套、促成四国之盟这样气吞山河的大手笔,若非天赋奇才却又能作何解释。前些日子和赵括合作,力行大有为之邦交,平原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